本轮中美利差收窄的主导因素在于美债利率的“飙升”。目前,人民币资产兼具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即使中美利差收窄也不会从根本上逆转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和投资属性,人民币资产的前景依然向好。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指导意见》,3月31日,中国银行发布《抢抓RCEP自贸区新机遇,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通过持续强化跨境金融供给侧服务保障能力,支持境内外市场主体主动适应RCEP生效后国内外经贸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更好把握RCEP区域发展机遇,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2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22年一季度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以及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展望了2022年第二季度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202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社会、治理)》正式发布。作为中国内地最早开展专业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金融企业之一,中国银行连续第15年以报告形式向各界全面介绍集团一年来履行社会责任有关情况。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跨境双向投融资保持活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达382亿美元。2022年,跨境双向投资有望保持合理有序、总体均衡的发展态势。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提升金融服务均等性和便利度。
3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这一要求十分重要,实现经济增长需要流动性支持,特别是在经济增长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形势下,稳增长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货币政策更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前举行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也指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均与上月持平。至此,LPR已连续两个月维持不变。
从短期来看,俄乌冲突正导致世界经济前景迅速恶化,欧洲经济将遭受严重影响;长期来看,俄乌冲突可能导致能源贸易发生变化、供应链重新配置、支付网络碎片化,并促使各国重新考虑其持有的外汇储备,这或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
我国制造业成绩单继续“亮眼”——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其中制造业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4%和9.6%。然而,制造业金融服务依然存在“堵点”。例如,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企业知识产权“用不上”、中小企业股权过早稀释甚至融资难等问题仍是企业融资的“老大难”。
金融机构应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焕发活力。同时,相关部门应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拿出更多“真金白银”,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局面。